关于SOC,今天咱们继续来说道说道。忘记了上期内容的朋友们可以点击下方图片回顾。

回顾完毕,咱们开始今天的内容——

“
2023年10月
手机SOC天梯图
/ NEWS
先来看看十月的手机SOC天梯图。其中,骁龙8gen3和A17PRO位于前列。

🔼 点击查看大图
“
近期手机SOC热点
/ NEWS

最近,小米14系列发布,搭载高通最新一代处理器:骁龙8gen3。
同时,联发科的天玑9300也于近期发布,预计由vivo新机首发搭载。

“
手机SOC现状
/ NEWS
从上篇推文中,已经详细介绍了手机SOC的特点和重要性。
目前,在手机SOC市场,苹果A系列、高通的骁龙系列和联发科的天玑系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。
三足鼎立之态
而国产自研手机SOC厂商寥寥无几,目前只有华为海思、紫光展锐两家。同时,中国的手机厂商,如OV、小米、荣耀等都使用了骁龙或者天玑芯片,并未自研SOC。(oppo的哲库团队已解散)
🔼 华为海思
▶ 紫光展锐

“
那么,
国产手机厂商
有必要自研SOC吗?
So, is it necessary for domestic mobile phone manufacturers to develop their own SOC?
御2.5家(苹果、三星、华为)的自研SOC都是建立在芯片设计的基础之上;高通和联发科则是靠通讯能力从“尸山血海”的竞争中爬出来的。
一颗芯片研发相对容易,难的是全套都能配合好。现在手机SOC的研发难度要比3G年代大得多,需要厂商更高额、更长时间的投入。
01
电子化自主造芯 ——
前途是光明的,道路是曲折的
自研芯片,不管是实际使用体验中的提升,还是商业口碑上的提升,只要算的过来帐,就可以自研。
目前,台积电的最高制程是3nm,量产时间是2022年底。而台积电5nm体系量产时间是2020年初,从5nm到3nm的突破用了大概3年时间。
同时,我们回顾一下摩尔定律。摩尔定律说的是每隔18个月集成电路的晶体管数量增加一倍,同时价格降低为原来的一半。
但现在的问题是:虽然晶体管数量增加了一倍,但价格并没有降低一半,即单个晶体管的平均价格几乎没有变(摩尔定律失效?)。
这也就是说如果厂商希望自己的芯片有更好的性能,那么他所要花的钱跟他提升的性能是几乎成正比的。

02
自研SOC需要庞大的出货量
才能摊平成本
我们再来做个数学题:
一片5nm晶圆价格是16000美元,按目前100平方毫米左右的主流面积来看,一片晶圆能切出来大概500-700片芯片。
晶圆成本40美元,制造成本50美元左右,研发成本大约20~25美元。
高通/联发科的定价通常是制造成本毛利率60%左右,也就是说一颗主流的5nm SOC定价通常在100-150美元的样子。
乐观估计,每个厂商的旗舰机(单价至少5K以上)至少达到600万销量,才能勉强回本,实际情况更多的是千万级别。
庞大的成本压力是一个重要的原因,需要出货量去对冲。
最终,5nm的开发成本就得差不多30亿人民币以上。
并且,还不一定成功?!

最后,致敬花钱造芯的华为海思!希望有更多的国产手机厂商下场造芯。
✦✦
由于微信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,
没有加“星标★”的订阅号,
收到的推送只有标题和小图,
而且会慢慢收不到最新的推送。
想要不错过各类讯息,
小伙伴们可以将【乐科科集团】公众号
加个星标❤

你 “在看” 我吗?